到底有多少酒产自成都邛崃?(内附品牌手册)

到底有多少酒产自成都邛崃?(内附品牌手册)

邛崃原酒供全国,但绝大多数喝酒的人却不了解邛崃,现在,这个白酒产业的“幕后英雄”正准备来到台前。

邛崃(音同“琼来”)有了“大动作”。

2021年8月10日,成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邛崃宣布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由邛崃国资100%控股,成都酒业集团也成为邛崃服务于白酒成都产区产业生态圈的第一家国企。

成都酒业集团成立,直指时代机遇与邛酒的产业振兴。

“秦池”往事,中国白酒的邛崃底色

提到川酒,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宜宾的五粮液、泸州的泸州老窖,亦或是绵竹的绵竹大曲,唯独同为“川酒四大产区”之一的邛崃,知之者甚少。

然而不夸张地说,中国白酒的“底色”就来自邛崃。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讲述了许多名企由盛至衰的浮沉往事,在这些故事中就有一个与邛酒有关。

上世纪90年代,山东潍坊的临朐(音同“渠”)县城,一个人的到来让这里一家濒临倒闭的酒厂重焕生机,并在之后的几年迅速成为搅动中国白酒市场的弄潮儿。

此人名叫姬长孔,而这家酒厂就是后来名声大噪的秦池酒厂。

在姬长孔到来之前,秦池酒是一个年销售额不足2000万,养着500多名员工的亏损大户。姬长孔掌管后,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秦池酒就成了当时国内有名的白酒品牌,1995年仅利税就上缴了2.2亿。

令秦池酒一炮打响的关键举措,是1995年秦池酒厂以6666万的价格成为央视广告标王,这一价格不仅高出第二位300万元,也超过秦池酒过去一年利润的两倍有余。

抢标“疯狂”,不过也让秦池酒获得了巨大曝光。然而,正当秦池酒风光满面,在1996年以3.2亿价格蝉联标王的时候,却也迎来了它最大的危机。

1997年初,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报道将秦池酒推上了风口浪尖。这里的川酒,正是邛酒。

据《经济参考报》当年的报道,记者看到有24辆大卡车在邛崃“春泉”酒厂内外等着装酒。厂长告诉记者,1995年到1996年,邛崃春泉酒厂分别给秦池供应了4000吨和7000多吨散酒,这其中还包括了春泉酒厂从当地其他一些小酒厂收拢起来的散酒,秦池自己每年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

秦池酒厂从邛崃收购散酒,勾兑贴牌一事被公之于众,舆论哗然。声誉上的崩溃,成为秦池轰然倒塌的开始。

尽管在这段秦池往事中邛酒并非主角,但邛酒出现在故事中却绝非偶然。很多人将秦池走俏归功于高举高打的广告投放,其实在北方市场站稳脚跟的秦池酒品质同样出色,背后一多半要归功于邛崃优秀的原酒质量。

实际上,邛崃的基酒供应覆盖了几乎全国范围的知名品牌,邛崃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生产基地,有“中国原酒之乡”的美誉。如今,邛崃每年原酒产量30万吨以上,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高峰期年销往外省的原酒甚至占出川原酒70%以上。

2009年,中国高端白酒品牌文君酒的文君酒庄在邛崃落成。这是世界高档洋酒集团酩悦轩尼诗斥巨资历时两年,在全球范围内打造的第一座白酒庄园。

文君酒庄作为当时四川省白酒行业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不仅将世界酒文化与中国酒文化联结起来,也标志着邛崃酒业在国际化道路上的跃升,外资酒类集团在亚洲只代理品牌营销的传统也就此打破。

到今天,随着成都酒业集团的成立,意味着邛崃白酒产业正在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荣光背后,大产地小品牌的迷思

为什么邛崃盛产白酒?还得从邛崃的地理位置说起。

邛崃位于北纬30度,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光能充足、热量充裕,年平均气温只有14.6度。充足的光热条件有利于优质稻米的培育,湿润温和的气候又特别适宜酿造浓香型白酒所需微生物的繁殖,因此这个纬度一直都有“黄金酿酒带”的美誉。

具体来看,邛崃地处成都西南部,靠近川西山脉,辖区内多山峦沟壑,深林覆盖率高。再加上邛崃水资源丰富,水清质纯,适合酿酒,这些都给邛崃白酒的酿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据界面四川,拥有38年酿酒经验的中国高级酿酒师,四川金六福崖谷生态酿酒有限公司副总黎启明评价,邛崃气候、水源、土壤等诸因素皆属“上上之选”,具有绝佳的酿造环境。正因这一地理优势,邛酒的酿造环境得天独厚,其他地方难以复制。

区位优势仅仅是一部分,邛崃发达的酒业还离不开深厚的历史沉淀。

“邛崃”在藏语中取意“盛产美酒的地方”。作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自秦惠文王筑城置县以来,邛崃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至于邛崃酒,我们也能追溯到西汉年间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典故,此后,“一曲凤求凰,千年文君酒”奠定了邛崃酒千百年来的浪漫基调。

不止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两汉以后,各个时期的文人墨客面对邛崃美酒也都毫不吝惜他们的笔墨文辞,李商隐写下“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杜甫流落蜀中后,也曾怀古吟诵“酒肆人间市,琴台日暮云”的诗句。再到南宋诗人陆游的“一樽尚有临邛酒,却为无忧得细倾”,邛崃美酒在中国诗词中留下了精彩的脚注。

荣光背后,亦有迷思。

邛崃各方面条件齐备且卓越,但为什么在现代白酒产业的发展中,没有涌现出全国知名的白酒品牌?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邛酒的原酒定位。很长一段时间里,邛酒都是作为原酒被供应到全国各地,也正是因为邛崃原酒发展上的成功,几乎垄断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原酒市场,令邛崃酒厂忽视了自身品牌的打造。尽管邛酒曾在历史上扬名天下,最后也不得不成为徒为他人做嫁衣的“隐形冠军”。

除了原酒定位之外,邛崃的默默无闻还在于没有形成良性的发展生态。绝大多数邛崃酒企都是小微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想法,资源难以整合,生意规模也就局限于此,难以捅破向上的窗户纸。

同时,白酒行业又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太效应。对于消费者来说,谁的品牌更知名,谁的广告更多就更愿意买谁的产品。这样的背景下,没钱做广告的小酒企经营困难,有点钱的中型酒企举步维艰,而大酒企则借助资金和资源优势拼命投放广告,扩大产能。

但大企业拼命扩张产能的同时,势必又会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这又进一步损害了邛崃小微企业的发展。菁蓉酒谷白酒专业孵化器运营总监刘小多毫不避讳地说,“目前,邛崃小点的(原酒)企业有部分已经是停产状态,但是以前做的好的(原酒)企业依旧做的还行”。

还有一点原因在于,邛崃一直都不擅长破圈营销。对比隔壁重庆的江小白,同样是白酒,江小白凭直指人心的酒瓶文案,《我是江小白》同名漫画及动漫、江小白版《友情岁月》等文艺作品和营销手段名噪一时,年销数亿。泸州老窖搭上东奥快车,与腾讯打造冠军家庭访谈类节目《我家有冠军》播放量超3亿次,制作的系列奥运广告更是17天中62次登上热搜,成功凭借奥运出圈。

邛酒虽连续3年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榜(地标产品)百强榜,却疲于造势,未能在全国打响知名度。

从原酒定位到缺乏产业协同,再到不擅长营销破圈,邛酒就像是一个憨憨的庄稼汉子,老老实实的做着最好的原酒,却一直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驰名品牌。

未来机遇,邛酒将向何处去?

邛酒的地位因优质原酒而定,邛酒的困境也因只做原酒而生。至今,邛崃仍没有一家年销量过百亿元的全国性龙头企业,或者一个知名的全国品牌,产区优势难以在公众面前彰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抓住白酒市场在新消费时代的变革机遇,今年8月,成都酒业集团在邛崃成立。

成都酒业集团立足邛崃,背靠成都,聚合以白酒为中心的全产业链优势资源。搭建资源整合、品牌孵化、产区推广等西部领先、辐射全国的白酒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其核心目的在于创新白酒产业运营模式,引领邛崃白酒产业突破理念束缚和发展瓶颈,做强白酒从产品策划、设计到生产、包装、仓储、物流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能力,系统性地打造成都产区品牌,讲好成都白酒故事,推动成都白酒产区产业链垂直整合与生态圈集群发展。

成都酒业集团的成立在结构上解决了邛崃酒业发展中的一些顽固问题,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酒业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但短期内白酒产业仍旧缺少一个龙头代表品牌,消费市场尚未被全面打开。

从后台到前台,邛崃需要一个更加明确的品牌定位。例如洋河蓝色经典主打海洋一样博大的胸怀;舍得酒强调有舍有得的人生哲学;江小白绑定年轻人的孤独情绪等等。

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强大的广告营销能力构建了当今白酒突破市场圈层,建设知名品牌的基础。对比来看,邛崃或许没有洋河、舍得这样财大气粗的广告投放能力,但从历史上来看,像“文君当垆卖酒”这样的典故却一直深深镌刻在邛崃的历史文化当中,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比那些新锐品牌从头打造一个概念来得更加真实、灵动。

为此,我们对标白酒行业的龙头品牌打造经验和先进发展模式,从具体层面提出邛崃白酒塑造名优品牌的三大策略(以下为应对策略摘要,完整版本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

一是复兴有根品牌企业。白酒属于品牌壁垒较高的行业,新兴品牌获得市场认可的难度大、市场培育时间长,目前邛崃拥有文君、金六福、有缘坊等众多具有文化底蕴的白酒品牌,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具有老酒复兴的基础条件。

二是梯度培育新兴品牌。新兴品类品牌需要耐心与智慧,需要把握技术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真正让消费者可感知,可体验,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流行趋势组织品牌语言,充分融入品牌文化和产品特色,成为品牌打造新形象的关键。

三是探索营销新模式。传统的白酒采取代理商的分销模式,大多依靠电视广告、栏目冠名、地推等方式进行营销宣传,渠道成本和营销费用较高。互联网时代下,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以价值观念为驱动,借助数字化营销平台,通过产品图片、短视频、直播、交互体验等方式可使宣传效果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消费者眼球。

跨越千年,邛酒故事还将继续书写,新的阶段,邛崃将如何从产区、产业再到企业回应种种挑战,值得观察总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D:inedcn),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阅读